在香港,信用卡與私人貸款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很多人同時擁有 3–5 張信用卡,當出現 「以卡養卡」 或最低還款額無法應付時,利息就會像雪球般越滾越大,最終陷入債務危機。

當壓力難以承受時,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出路就是尋求 「債務舒緩銀行」 方案。銀行通常會提供 卡數一筆清 或 債務重組貸款,幫助債務人降低利率、延長還款期,從而避免破產。

本文將全面解析 債務舒緩銀行的運作方式、申請條件、好處與壞處,並與 IVA、破產 作比較,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方案。

一、什麼是債務舒緩銀行?

「債務舒緩銀行」指的是由銀行提供的各類債務舒緩計劃,目標是幫助債務人整合卡數與貸款,降低供款壓力。

常見的銀行債務舒緩方案包括:

卡數一筆清

將多張信用卡欠款合併為一筆低息貸款。

例子:信用卡利率 30% → 轉為貸款利率 8–12%。

債務重組貸款

不僅限於信用卡,也能涵蓋私人貸款、稅貸。

將所有債務整合成一筆,重新分期還款。

DRP(Debt Relief Plan,債務重組計劃)

由香港銀行公會協調,讓多間銀行共同制定還款計劃。

適合欠款金額較高、涉及多間銀行的人士。

👉 可以理解為:債務舒緩銀行 = 銀行提供的債務整合與重組方案。

二、申請債務舒緩銀行的條件

並非所有人都能成功申請銀行債務舒緩。常見條件包括:

債務金額

一般累積超過 10–20 萬港元 的卡數或貸款,才有機會申請。

有穩定收入

銀行會要求薪金單、稅單、銀行月結單,以證明還款能力。

供款比例合理

新的還款計劃月供,通常需佔收入 40–60% 以內。

信用紀錄

雖然會影響批核,但銀行更關心「是否有能力還款」。

並非完全無力償還

若已完全失去收入,銀行通常不會批准,而建議債務人考慮 IVA 或破產。

三、債務舒緩銀行的好處

降低利率

信用卡 30% → 債務舒緩貸款 8–12%。

減輕月供壓力

例如:由 20,000 元降至 7,000–8,000 元。

集中還款

不再同時應付多間銀行,避免重複追數。

避免破產

信用雖受影響,但比破產輕。

心理壓力減少

不再天天接到催收電話。

四、債務舒緩銀行的壞處

信用紀錄受損

信貸報告會顯示「債務重組」紀錄,影響未來 5–7 年。

還款期延長

雖然月供減少,但最終支付的總利息可能更多。

必須獲批

銀行有權拒絕,並非百分百成功。

不能減免本金

與 IVA 不同,銀行債務舒緩通常只是「延長還款期」。

中介陷阱

有些「債務舒緩公司」冒充銀行代理,收取高額手續費。

五、債務舒緩銀行 vs IVA

債務舒緩銀行:沒有法律效力,需全額還款,僅降低利率與月供。

IVA(個人自願安排):由法院批准,具法律效力,可部分減免本金。

👉 若債務超過百萬,IVA 往往比單純銀行債務舒緩更有效。

六、債務舒緩銀行 vs 破產

債務舒緩銀行:適合仍有收入的人,影響相對較輕。

破產:徹底免除債務,但需清算資產,信用嚴重受損,職業可能受限。

👉 一般建議:能透過銀行解決,就應盡量避免破產。

七、真實案例

案例一:成功透過銀行債務舒緩
李小姐欠下 45 萬卡數,每月需還 19,000 元。透過銀行的「卡數一筆清」,利率由 30% 降至 9%,月供降至 7,000 元,五年後清還所有債務。

案例二:申請失敗需轉 IVA
陳先生債務達 200 萬,收入不足以支持還款,銀行拒批重組貸款。他最終轉為 IVA,部分本金被免除,五年後重獲自由。

八、誰適合申請債務舒緩銀行?

卡數或貸款總額 20–80 萬港元;

有穩定收入,但現時月供壓力過大;

希望避免破產;

願意長期自律供款。

九、專業建議

直接向銀行查詢,避免中介陷阱;

債務中等(20–80 萬) → 適合銀行債務舒緩;

債務龐大(百萬以上) → 考慮 IVA;

完全無收入 → 破產可能是唯一選擇;

重建理財習慣,避免再次陷入卡數危機。

十、結論

債務舒緩銀行」是香港最常見的債務解決方案之一,能幫助債務人降低利率、減少月供,並集中還款,避免破產。

然而,它並非「免本金」的方案,而是一種 重新安排還款方式。對於仍有收入、債務中等的人來說,銀行債務舒緩是一條可行出路;對於債務龐大者,IVA 更有保障;若完全無力還款,破產 則是最後出路。

最終,債務人需要根據自身情況,謹慎選擇方案,並改善理財習慣,才能真正走出債務陰影,重獲財務自由。